9年之約,不負期待! 固守初心,...[查看全文]
在修復臨床中,比色是美學修復中至關重要的一節,如何比色才能獲得更加和諧美觀的顏色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各種比色方法中,肉眼比色至今仍是臨床中常用的方法。
1.色彩學基礎知識
1.1色彩學基礎
光的本質是可見的電磁波。
光源發出具有一定波長的光波照射到物體上時一部分波長的光會被吸收掉其殺其他的會被分別透射和反射。而出射的光波進入到觀察者的眼睛刺激視網膜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形成神經生物電脈沖訊號通過眼神經進入大腦,終形成觀察者對顏色的感覺。
圖1(來源參考文獻2)
色彩包括三個特性及色相明度飽和度。色相也稱為色調是不同色彩之間彼此區分的本質特性。它取決于光的波長。
圖2(來源參考文獻2)
彩度又稱為飽和度濃度純度指色彩的濃淡鮮艷,純凈程度。彩度表示顏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大,則色彩的彩度越高。明度又稱為亮度,是指色彩由明到暗的變化取決于物體的出射光所占的比例。色彩的明度,通常利用由白到黑的一系列梯度變化來描述。
圖3(來源參考文獻2)
圖4(來源參考文獻2)
色彩的三要素是抽象的概念,科學的表色系統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理解色彩。
對于肉眼觀察的表色系統。常用的就是孟塞爾表色系統。其為一球體模型,使用3000多張色卡表示色彩。在此系統中科學的比色順序是明度、彩度、色調。
圖5(來源參考文獻2)
1.2影響辨色的因素
對一個色彩感知判斷的過程,經典的觀點認為,包含三個要素既光源、被觀察的物體以及觀察者的感知系統。
相應的影響辨色因素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1)比色光源
沒有光源無法看到體,因此光源的種類強度對于分辨色彩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口腔修復中對于牙齒的比色光源的基本要求包括適宜的溫度、足夠的顯色指數、足夠的照度。環境光源的平均波長叫做色溫,標準的陽光色溫是5500-6500開爾文,這之下是真實自然的顏色。光源對物體的顯色能力即顯色性。光譜決定光色。
光譜(spectrum):是復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棱鏡、光柵)分光后,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圖案。光譜組成較廣的光源他的顯色性會更好。
顯色指數Ra:光源光譜的完整性,對于口腔90-93為合適。
圖6(來源參考文獻2)
照度:被照物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光通量,口腔適宜量為175呎熾光。
圖7(來源參考文獻2)
(2)物體的特性
適宜的背景環境:相同的顏色放在不同的背景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其中的對比主要包括色名對比,明度、彩度對比以及補色對比。
足夠的大。足夠的大小才有足夠的視角。
相對靜止的時間:運動物體的辨色難。
圖8(來源參考文獻2)
(3)人的感知系統
視桿細胞只在暗環境下敏感,并且只對明度敏感。視錐細胞在高照度才能發揮作用,切只對色相、飽和度敏感。
前邊講到用于肉肉眼比色的孟塞爾表色系統推薦的比賽順序是明度、彩度、色相,也就是首先利用視桿細胞對明度敏感的特點來辨別物體的明度,然后再利用視錐細胞對彩度和色相敏感的特點來分別辨別物體的彩度和色相,終確認物體的色彩?谇內相對照度較低,比較暗的環境來講,容易被分辨的顏色偏差是零度上的偏差,因此在比色過程中首先進行正確的明度匹配。這種重要的環節,同樣應當首先在低照度下選擇牙齒的明度再在高照度下選擇牙齒的彩度和色相,這也正是孟塞爾表色系統推薦的比色順序。
2. 比色系統
臨床中一般使用肉眼比色,而市面上的比色板、比色系統很多,所以科學選用可減小比色難度,增加比色準確性。
2.1應當與表色系統相協調,符合人的感知系統的特點口腔暗環境中,明度的差異容易被察覺,好的比色系統有利于先將明度準確的選擇出來。
下面為目前臨床中常用的兩種比色板:
(1)VitaClassical
包含16塊色板。色調分類:A:桔黃B:黃C:黃/灰 D:桔黃/灰(棕)彩度分級1、2、3、3.5、4(1:色彩度低、4:彩度高)
圖9(圖片來源于作者)
未考慮明度,明度比色上很難得到相對準確結果。
圖10(來源參考文獻2)
(1)Vitapan3D-Master
較傳統比色板上改進,消除了一些比色板上的主觀性,包含29塊色板。
首先按照明度分5組,1明度高-5明度低(現加入0組,相當于漂白色),每個明度中根據飽和度再分1、1.5、2、2.5、3幾個級別,1飽和度低,3飽和度高,每個明度組中又根據色相正常的M組,偏黃的L組以及偏紅的R組。
其結構與指導肉眼比色的孟塞爾表色系統相協調,符合人的感知系統特點。
圖11(圖片來源于作者)
圖12(來源參考文獻2)
2.2使用比色板上具有的顏色準確定位,描述中間色,并且有利于技師再現顏色任何一個比色系統的比色板數量不超過50個,而牙齒實際可能具有800多種顏色,所以無論采用哪種系統都會存在大量比色板上不存在的中間色,所以是否能用比色板上具有的顏色準確定位,描述這些沒有的顏色,并且有利于技師再現顏色是評價其是否科學的另一重要因素。這與色卡的分布、排列、間距有很重要的關系。
(1)VitaClassical
色標在空間內的分布十分混亂,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有序性,每兩個色標之間的間距也不相等。會導致描述不準確、顏色難以達到等。
圖13(來源參考文獻2)
(2)Vitapan3D-Master
29塊色板基本覆蓋天然牙顏色范圍,各個色板之間形成橫向及縱向間距相等的矩陣排列,可利用簡單的加法描述中間色,用眼可以正準確更方便的對顏色進行描述。
圖14(來源參考文獻2)
圖15(來源參考文獻2)
比色部位:頸部、體部、切端
單顆牙齒而言,切端具有半透明的性質,頸部又受牙齦顏色影響,一般是以牙齒中部決定主色調,牙齒顏色從切端到頸部逐漸改變,有學者用分光光度計測量95顆離體牙發現頸中切三部分顏色差別明顯。
圖16(來源參考文獻1)
修復前比色順序:明度→彩度→色相
明度
首先在柔和的光線下對天然牙進行明度的判斷。將整排比色板放在病人牙齒旁邊對比,從明度低的一側向明度高的一側移動,移動到合適位置就停止,若無合適的明度,就選出兩邊的色板,判斷天然牙的明度介于兩塊色板之間的位置標記。
圖17(來源參考文獻2)
(明度匹配重要,視桿細胞只在弱光條件下敏感,比色一開始不能使用照度很高的光源,否則視桿細胞會不敏感)
如果環境光源非常強,并且不能控制,可以從側面瞇著眼睛斜著用余光看,減少進入眼睛的光的強度。比如,介于2、3組之間就是2.5,偏向3就可是2.7,難以判定可選擇略高一點的明度,修復體完成后還可以在進行修改,明度過低則很難在修改。
彩度和色相
依靠視錐細胞在照度比較強的條件下發揮作用。好的光源是自然的太陽光。上午9點到11點或者下午1點到4點,晴朗少云,北面窗口是比較理想的。
然而很多情況下沒有理想的太陽光源,需要人工光源進行比色,視錐細胞需要達到約顯色指數90-93 175熾光的環境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普通室內光達不到要求,需要特殊的人工光源輔助)臨床比較理想的人工光源,需要具有較高的顯色指數,色溫接近日光,足夠的照度。
在選中的明度色板中依次選擇彩度、色相。必要時可選擇同時將比色板至于天然牙旁拍照。修復后顏色匹配性檢查,色相及彩度需在幾種光源下進行。順序一樣,首先在柔和的燈光下檢查明度。
同物異色:一種物體在不同光源下進行觀察可以呈現出與實際不同的顏色
同色異譜:同一種光源下兩種物體具有相同的顏色,但實際有著不同的光譜組成
瓷粉制作的修復體與天然牙的成分結構不同,必然存在同色異譜的現象,人也不會一直生活在自然地太陽光源下,所以要盡量修飾彌補。
3.2影響比色的問題
診室的環境:墻壁裝飾、家具等應使用中性色,避免過于強烈的顏色反光物;適當的面部妝容:遮蓋患者過于鮮艷的衣物,患者去除過濃的面部妝容,摘取耳環眼鏡等大而明亮的物品;適當的口腔環境:擦去口紅,確認牙齒表面沒有污漬,染色;比色應在牙體預備前進行:牙齒預備失水顏色改變、粉末污染,眼疲勞。后重要的一點選色號要征求患者的意見,終要選擇患者接受的顏色。參考文獻:
1. StephenJChu,AlessandroDevigus,Adammieleszko著;郭行,劉峰譯.口腔美學比色[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2. 劉峰著.口腔美學修復臨床實戰[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 張新媛.口腔比色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4. 張新媛,吳效民.口腔比色技術的發展及現狀[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