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之約,不負期待! 固守初心,...[查看全文]
近,牙疼的老毛病又犯了。
別問,問就是蛀牙。
燒烤,火鍋整不上了,肥也不用刻意減了,折騰的快瘦脫相了。
去看了下醫生,醫生說比較復雜,情況不太好,想要徹底根治,需要小半年的恢復期,時間好說,就是錢包有點頂不住了。
看過牙齒的朋友都知道,一般牙科的收費都不菲。
根據,項目與材料的不同,拔牙補牙大概在大幾百之間,種植幾千至上萬,還有一些正畸,價格過萬是常態。
這次,看下來基本上就當丟了個蘋果12。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可要命。不光是牙疼,“肉”也疼。
有的時候,覺得我們這屆90后,無比偉大。
寒窗苦讀20載,不幸近視。畢業入社會,壓力巨大不幸頭還禿了,996天天外賣伺候,胃也不行了,慘的是,到后牙還壞了。顏值不斷下滑同時,還要樂觀堅強的活著。
實際上,天生有一口亮白健康的牙幾率是很低的。需求帶動行業發展,但由于早期行業規范制度門檻低。所以市場價格所以時有波動。
此次補牙不虛此行,也順帶了解了下這個行業,牙科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條件豐厚,進入口中的食物也多樣化。就拿齲齒來說,齲病就診的患者約有5億,用于齲病的醫療費至少為500億元。而另外一則信息,則更為關鍵,35歲以上成年人中,牙周健康率不到10%。
也就是說,消費者普遍集中于青年。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兜里沒點碎銀子的年輕人,看牙自由這種事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同時,你看牙要花掉多少工資,取決于你對待牙齒問題的態度和采取的措施。一些不起眼的牙洞、牙齦紅腫,拖久了,可能讓你好幾個月的工資打水漂。
口腔醫療價格,目前在一線城市的稍微大一點診所或者醫院是不便宜的。實際上,就算使用同一個材料,在不同的單位,價格也可能差異很大。也許,是環境和手藝的溢價,好的環境能夠減少心里抵觸與害怕的情緒,好手藝能夠減少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感。
以上兩個信息點,也體現了
醫療價值=醫生水平+設備成本+耗材成本+服務成本
撇開材料成本,醫的成本是比較高的,這里必須為牙醫正聲,牙醫們掙錢雖然多半靠的是技術,但后多半靠的是時間。所以,10個醫生9個聽了流淚。盡管如此,但是為什么價格還是會那么大?
停下腳步,思考需求端則發現了一些蹊蹺。
從需求側看,中國口腔行業消費增速位列,增速為美國的6倍,從供給側看,60%的義齒產自中國,口腔?茩C構數量保持20%以上增速。同時,在我國口腔服務消費中,正畸、種植牙是國內規模大、增長快的口腔醫療細分領域。
據測算,2020年國內正畸市場(包括隱形正畸)和種植牙市場規模已分別達到276億元、240億元。其中,種植牙市場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更是達到28%,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而增長快的,似乎價格波動的則為激烈。
盡管是一門好生意,價格卻居高不下,除了材料的本身對品質相對過硬,成本較高之外,種植體到達消費者手中,也要經過廠家,代理,醫院等多個環節的加價,所以有些產品后變成上萬。但中間的水分至于有多少,可以擠出來我們也不得而知。
可以聯想到資本推波助瀾的多半是種牙和正畸這兩大市場。當市場定價被資本介入,太多醫生被其左右,不少機構追逐所謂的業績。當然,如果脫離了資本,貴一點的設備都不敢上,因為沒人買單。
種一口牙相當于買一輛寶馬,很多人覺得夸張,其實這確實目前牙科的真實寫照。
后,看到這里的朋友,都能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牙齒健康。
畢竟,人生簡單的快樂,不過時冷熱酸甜,想吃就吃。
后的后,如果你聽到有人說,咱就是吃軟不吃硬。別誤會,咱不是放狠話,她只是剛看完牙。